明确了公开申请提出、补正申请内容★、答复形式规范、征求意见程序、提交时间起算等内容,并要求行政机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规范。
近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
如何界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既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实施的难点★★★,也是本次条例修订的重点,更是整个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良性运行的基点★。通过本次修订,不予公开的范围界定更为科学、明确、具体,必将推动条例实施迈上新台阶★★。
总结现行《条例》实施经验,根据政务公开实践发展要求,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机关职能★★、机构设置、行政处罚等行为的依据条件程序★★、公务员招考等十五类信息,并规定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还应当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主动公开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信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要求行政机关对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对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公开★;建立依申请公开向主动公开的转化机制,行政机关可以将多个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申请人也可以建议行政机关将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以此推动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答:一是扩大主动公开的范围。修订后的条例在现行条例规定的基础上★,对各地区、各部门实践中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重新梳理分析★,扩大了主动公开的范围和深度,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机关职能、行政许可办理结果、行政处罚决定★、公务员招考录用结果等十五类信息。同时★,规定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还应当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主动公开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的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条例还提出,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上级行政机关的部署★★★,不断增加主动公开的内容★★。 二是明确不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情形。为了落实“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条例规定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具体包括★★: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同时,考虑到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不具有外部性,对公众的权利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过程性信息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过程中★★,不具有确定性,行政执法案卷信息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外的其他主体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且通常涉及相关主体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过程性信息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 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依申请公开向主动公开的转化机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要求行政机关对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对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可以将多个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申请人也可以建议行政机关将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
删除现行《条例》第十三条关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需★“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限制条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同时★,对于少数申请人反复★★、大量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问题,规定了不予重复处理、要求说明理由、延迟答复并收取信息处理费等措施;对于申请人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进行信访、投诉★、举报等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通过相应渠道解决★★★。
答:现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修订后的条例删去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需★★★“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规定,主要考虑有两点:一是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二是在条例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如何把握★★★,有关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容易引发争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认为取消这一规定能够体现建设阳光透明法治政府的总体方向,方便社会公众依法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删去★★“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条件限制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规则、不当行使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对于同一申请人反复★、大量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问题★★,修订后的条例也规定了不予重复处理★★★、要求说明理由、延迟答复并收取信息处理费等措施★★★。对于申请人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进行信访、投诉★、举报等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通过相应渠道解决★★★。
答:修订后的条例根据实践发展经验补充、完善了依申请公开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规范★★。条例规定,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所申请公开信息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所申请公开信息可以公开的,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行政机关依据条例的规定决定不予公开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行政机关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所申请公开信息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能够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行政机关已就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申请人重复申请公开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请人不予重复处理;所申请公开信息属于工商、不动产登记资料等信息,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信息的获取有特别规定的★★,告知申请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修订后的条例删去了现行条例第十三条关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需“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条件★★★,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条例对于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条例在实施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关心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增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有的行政机关存在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准确★★★,公开深度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问题;二是依申请公开制度实施中遇到一些问题★,有的申请人向行政机关反复★★、大量提出信息公开申请★★,或者要求为其搜集、整理★、加工政府信息,占用了大量行政资源,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由于制定条例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制度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现行条例进行修订。
权利不合理利用是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制度下的衍生问题,各国深受其困扰,对于这一问题的成因、行为特征的研判以及提出相应的规制对于制度的顺利运行、健康运作必不可少,且随着制度的成熟与发展,切实可行的规范措施的提出迫在眉睫★★★。
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行政机关未按照要求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级政府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结果情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服务“网上办、马上办★★”成为发展趋势★★。《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加强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利用具备信息检索、查阅、下载等功能的统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发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除《条例》规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外,政府信息应当公开。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条例》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过程性信息、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条例》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与否的界限,推动政府信息依法公开★★。
答★★:修订条例的总体考虑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指示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具体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积极扩大主动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凡是能主动公开的一律主动公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合理需求; 二是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既要保障社会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也要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同时要防止有的申请人不当行使申请权★★、超出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的能力,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梳理现行条例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是研究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新经验★★★、新做法★,对适合我国国情的予以借鉴。
要求行政机关在政务服务场所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政府信息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
答★★★:为了强化便民服务要求★★★,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条例主要做了如下规定: 一是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规定依托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建立具备信息检索、查阅★★★、下载等功能的统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三是要求在政务服务场所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近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负责人就修订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